close

我辭職後,代替我職位的很巧的也是一個台灣女生。我們花了四天的時間交接,想想實在是非常奢侈的四天,一般工作的交接哪有這麼久。

主要是因為我的工作內容其實蠻多元化的,部署於二個不同部門,與二位直屬上司一起工作。另外還有二項企劃,其中一位上司會一路跟著我的進度、給我適度的建議 也當我靠山,但基本上全是我自己執行。還要定期顧到公司那看起來永遠處於「工事中」的網頁,不是我會寫網頁,頂多就是像在經營部落格一樣,只是同事中沒有人電腦比我強。這... 姑且只能用「年紀」來做解釋。

所以上司安排了四天,老兵和菜鳥同時進公司的時間。一開始還擔心有這麼多話好講嗎,後來很感恩還好有四天。第一天就講話講到喉嚨痛,第二天開始只好慢慢來...

並不是想挑剔人家的英文不好來顯示自己的英文程度,只是我有點「不解」,也嚇到了。怎樣也不會想到一個 8 歲就跟家人移民來紐,現在已經 30 歳的人英文書寫的能力如此不經考驗呀 。

相較之下,姊,妳是強的!

在交接期間我請對方撰寫一封回覆的郵件,我的原意是,在寄出郵件之前我事先閱讀,做內容上的更改。更改的重點,原先是「內容」。因為面對日本的合作機構和紐西蘭當地的教育機構,時而用詞會不一定,在解釋事情時什麼可提、什麼除非對方問起再提等,我跟上司一直以來都有一定的默契。長期一起工作、討論勢必會培養出一定的默契,但我們認為這多是基於對日本人的商業文化和紐西蘭人的做事方法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總而言之,因為這樣上司提醒我一定要看過她寫得郵件的內容。

誰知道我變成在改她的英文,並非郵件的內容。我來舉個例子。當你想跟客戶說「我今天下午會將資料寄給你」,英文是「I'll e-mail you the information this afternoon」不是「I'll e-mail to you...」!這是一個台灣人和日本人容易犯得錯誤,無意識地把「to」放在這種句子中,這是不正確的翻譯,是中式英文、日式英文,並不是英文。連一些比較瑣碎的像是這裡要用過去式、這應該是過去分詞、這樣講不專業等,也一倂改了。

當初我不以為意,想說應該不會造成什麼問題,也沒跟上司提起。沒想到今天晃到公司附近的咖啡店跟(前)上司小喝杯咖啡,上司雖不想說人閒話還是很不好意思地跟我提起上司目前的新煩惱。

她... 好像不知道過去分詞的正確用法是 has/have + 過去動詞。起初,上司以為只是打錯了,沒想到二個星期下來、十幾封郵件,還是不見「沒有打錯的時候」。雖然還沒有來自合作機構的負面反應,但是非常懊惱的上司認為,若不是到目前為止對應的業務人員對程序等都已經非常熟悉,應該會造成不少誤解。英文句子中動詞的型態,對於事情的解說、工作程序先後是有決定性的一個環節。

下一個月要去日本出差的上司已經在ㄘㄨㄚˋ,應該有人會對此提出這個疑問。

母語同樣不是英文的上司也不好意思對她的英文指指點點,只是一開始原本認為要注意點她的日文程度,到現在連她的英文也要煩惱。

同樣身為台灣人的我當然知道我們的英文不比外國人,但是既然身在國外,又在阿多ㄚ的公司上班這種程度的英文也不會的話,難免不被人說閒話。今天如果你的破英文還不至於影響到工作品質的話那還好,若是因而影響到了那... 不難想像工作間的種族歧視多少一定會存在的。而且或許,還會間接剝奪下一位華人應徵者的工作機會。

其實也未必說,在英語系國家工作英文非得頂呱呱不可,在日本就職日文要流利得讓人不知道你是從國外來的。就是要看工作的性質,最需要運用到得技能是什麼等,是語言、溝通能力、時間管理、還是科技知識?倘若工作內容是以中文為主,或是被綠取的原因在於會其他外文且是這職位就是需要這樣的人才,那英文不好也還說的過去。

最後上司的結論是,工作上其實有很多機會可以學習怎麼寫出一封專業又好看的郵件,上司自己也是一直在學習中。希望她夠機伶,很快地會有所領悟。有些東西雖然可以邊上班邊學習,但是也有些東西以專業的角度來說,是需要先裝備好的。在外國人的公司,工作內容又是以用英文溝通為主軸,在這樣的情況下英文就是那必備條件。又不是中小學生,請同事幫你批改回覆客戶的英文郵件,似乎不是很專業。

或許在台灣或在日本,透過工作接觸到英文和外國客戶,以這樣的方式磨練自己的英文是沒問題的。沒有在台灣當過上班族的我,也只是憑空想像而已。但是在英語系國家,這行不行的通就不得而知。遇到「愛心」或耐心指數不高的同事,心酸是更是少不了。

我自己一直有一道無法突破的關卡,嚴格說起來可以算是來自語言上的自卑感。常常覺得我們這種跟著父母移民出國的小孩,長大後中文也不好,英文也不比人好。左右都不是。

雖然我有一定程度上的認知,曉得語言的重要性,或至少語言能力的水平要能讓你和同事及客戶等達到良到的溝通,工作也要有成效,但是這件事確實進一步證實了我最初的認知,讓人心酸。我的學習之道,還有好長的一段路。

要知道,我也不是什麼有大志的人,上面這句話是感慨,不是勉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umeshuking 的頭像
    umeshuking

    Used To Love Umeshu

    umeshuk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